提高学生成绩: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
发布者:王老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5-14 浏览量:次
提高学生成绩: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学前教育、家庭投入、教师质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模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基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5省16市中小学校大规模调研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围绕回应学校投入还是家庭投入对学生学业影响更重要这一核心问题,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结论。
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
两水平线性模型结果表明,衡量教师质量的教师人力资本特征和教学策略水平对中小学生平均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学校本科学历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教师平均教龄、教师平均教学策略水平越高,中小学生平均学业成绩越高。
第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
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父母参与子女学习、父母参与子女生活、父母教育期望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父母参与子女学习和生活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而父母教育期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这些结论也与不少同类研究相同,反映了家庭教育投入对于子女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课外补习时长对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具有非线性影响效应。每周课外补习在3小时以下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低于未参加补习的学生,而每周参加课外补习在3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学业成绩则显著高于未参加补习的学生。这一结论与王云峰、郝懿和李美娟基本一致,说明家庭为子女购买的课外补习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长才能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三,对小学教育产出结果而言,家庭投入要素更重要,而对初中教育产出结果而言,学校投入要素更重要。
Owen值分解结果表明,小学家庭投入和学校投入分别能解释校际成绩差异的50.4%和49.6%,初中家庭投入和学校投入分别能解释校际成绩差异的46.7%和53.3%,这表明家庭投入对小学生平均成绩的影响略高于对初中生平均成绩的影响,而学校投入对小学生平均成绩的影响略低于对初中生平均成绩的影响。
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方差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方差的贡献度更大。 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结果表明,教师质量投入,尤其是教师教学策略能够解释较多的校际成绩差异,小学和初中分别为17.03%和20.30%;而办学条件投入的贡献度较低,尤其是在初中,办学条件投入对学校平均学业成绩的方差贡献度不足10%,而教师质量投入的贡献度高达48.28%。
上一篇:我们选择读成人高考有哪些好处
下一篇:公安院校报考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