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察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学校

微信:18983078114

院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景铮路666

  • 学校介绍
  • 招生简章
  • 专业&学费
  • 在线报名

重庆警察学院概况

    重庆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1年,公安学校和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05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办法学本科专业(公安法制方向)。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基础上组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占地面积42.01万平方米(630.20亩),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49.31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43万册,电子图书34.57万册,电子期刊48.68万册,中外文期刊710种,资源数据库25个。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6个、实习基地14个。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侦查学、治安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和禁毒学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和重庆市“一流专业”点,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3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公安技术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培育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专任教师15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千百万人才工程”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公安部治安法制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
      教学科研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5名教师获二等奖,7名教师获三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13项,其中省部级74项(含重大重点项目10项);教师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外文检索收录41篇;获得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部级7项。学校现有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研平台10个,其中毒品毒物分析重点实验室、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重庆市科研平台。
       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针对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参考,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重庆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决策咨询采纳15次。协助公安部拍摄《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片》,作为全国公安民警规范执法的示范教学片。参加公安部组织的“8.12”天津港爆炸事件等工作,服务公安民警3000余人次。派出维和警察1人、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2人。近三年,开展“送教送服务到基层”活动服务公安民警1300余人次;参加大型安保、警卫任务和爱民实践等活动2万余人次;协助公安机关办案21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1起。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和国际交流。依托校局深度共建平台,与重庆市公安局28个直属单位、41个区县公安局广泛开展协同育人。与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华三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开展学生学分转移项目。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组织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扎实开展国际执法培训,已举办外警培训4期,培训来自10个国家70余名执法官员。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5万余人,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1599人,升本后本科毕业生2066人。大批校友成为重庆公安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公安部“一级英模”杨雪峰、周鑫,公安部“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林恩、李作明、吴科,有79人次获个人一等功、871人次获个人二等功、1万余人次获个人三等功。


重庆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1年,公安学校和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05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办法学本科专业(公安法制方向)。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基础上组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占地面积42.01万平方米(630.20亩),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49.31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43万册,电子图书34.57万册,电子期刊48.68万册,中外文期刊710种,资源数据库25个。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6个、实习基地14个。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侦查学、治安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和禁毒学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和重庆市“一流专业”点,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3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公安技术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培育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专任教师15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千百万人才工程”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公安部治安法制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
教学科研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5名教师获二等奖,7名教师获三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13项,其中省部级74项(含重大重点项目10项);教师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外文检索收录41篇;获得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部级7项。学校现有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研平台10个,其中毒品毒物分析重点实验室、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重庆市科研平台。
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针对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参考,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重庆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决策咨询采纳15次。协助公安部拍摄《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片》,作为全国公安民警规范执法的示范教学片。参加公安部组织的“8.12”天津港爆炸事件等工作,服务公安民警3000余人次。派出维和警察1人、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2人。近三年,开展“送教送服务到基层”活动服务公安民警1300余人次;参加大型安保、警卫任务和爱民实践等活动2万余人次;协助公安机关办案21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1起。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和国际交流。依托校局深度共建平台,与重庆市公安局28个直属单位、41个区县公安局广泛开展协同育人。与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华三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开展学生学分转移项目。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组织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扎实开展国际执法培训,已举办外警培训4期,培训来自10个国家70余名执法官员。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5万余人,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1599人,升本后本科毕业生2066人。大批校友成为重庆公安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公安部“一级英模”杨雪峰、周鑫,公安部“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林恩、李作明、吴科,有79人次获个人一等功、871人次获个人二等功、1万余人次获个人三等功。

重庆警察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教育部国标:12757 在渝招生代码:5035


一、学校全称:重庆警察学院
二、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三、办学层次:大学本科,学制4年
四、学习形式:全日制
五、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本科公安专业学生398人。女生占计划招生总人数的10%。其中,文科计划招生117名,理科计划招生281名。男生计划招生359名(文科106名,理科253名),女生计划招生39名(文科11名,理科28名)。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如下:
专业 志愿批次 学制 计划
人数
科类 招生计划数
合计
治安学 本科提前批 4年 110 文史 55 50 5
理工 55 49 6
侦查学 本科提前批 4年 89 文史 35 31 4
理工 54 49 5
经济犯罪侦查 本科提前批 4年 34 文史 13 12 1
理工 21 19 2
警务指挥与战术 本科提前批 4年 35 文史 14 13 1
理工 21 19 2
刑事科学技术 本科提前批 4年 60 理工 60 54 6
交通管理工程 本科提前批 4年 35 理工 35 32 3
网络安全与执法 本科提前批 4年 35 理工 35 31 4
 
六、报考条件
(一)凡报考学校的考生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为重庆市生源且重庆市户籍(以考生参加高考时的户籍地为准);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3.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4.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5.热爱公安事业,立志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刻苦学习、拼搏奉献;
6.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7.年龄为1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1998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期间出生),未婚;
8.思想政治素质好,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政治条件;
9.身心健康,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体检和体能测评标准。
(二)身体条件。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规定执行,详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6〕140号)、《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1.身高:男性170厘米及以上,女性160厘米及以上;
2.体重:男性体重指数在17.3至27.3之间,女性体重指数在17.1至25.7之间(体重指数=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平方,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保留2位小数,体重指数保留1位小数);
3.视力:任何一眼裸眼视力均为4.8及以上;
4.色觉:无色盲、色弱;
5.外观:无少白头,无胸廓畸形,无脊柱侧弯、驼背,膝内翻股骨内踝间距离和膝外翻胫骨内踝间距离不超过7厘米,无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身体无影响功能的瘢痕,面颈部无瘢痕,无下肢静脉曲张,无腋臭,共同性内、外斜视不超过15度,无唇、腭裂或唇裂术后有明显瘢痕。
(三)体能测评项目及标准如下:
1.50米跑。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9.2秒,女性≤10.4秒;
2.立定跳远。可测次数:3次,合格标准:男性≥2.05米,女性≥1.5米;
3.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9次/分钟,女性≥25次/分钟。
根据公政治〔2020〕13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和高温防暑形势,为确保考生安全,2020年体能测评项目取消了原有的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仅对以上3个项目进行测评,其中有2项及以上达标的,体能测评结果即为合格。
(四)面试主要从报考动机、言语表达、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辨识考生是否适合接受公安院校教育和从事公安工作。
(五)政治条件。政治考察的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条件如上级主管部门有新规定,则按照新规定执行。
七、面试、体检、体能测评和政治考察
凡报考学校的考生,须参加由重庆市公安局组织的面试、体检、体能测评和政治考察。
(一)面试、体检、体能测评
1.高考成绩达到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划定的学校面试体测分数线(根据考生志愿按照招生计划数和考生人数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体检、体能测评人员名单)的考生,于2020年8月1日至2日8︰00-12︰00、13︰00-18︰00在重庆警察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景铮路666号)参加面试、体检、体能测评;
时间 参加测试考生高考报名区县
1日 上午 巴南区、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
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
下午 涪陵区、荣昌区、潼南区、铜梁区、北碚区、
江津区、綦江区、大足区、武隆区、万州区
2日 上午 璧山区、大渡口区、南川区、梁平区、合川区、开州区、长寿区、黔江区、永川区、垫江县、丰都县、万盛经开区
下午 彭水县、石柱县、城口县、秀山县、云阳县、
巫溪县、忠县、奉节县、酉阳县、巫山县
 
2.考生须带高考准考证、身份证、近期免冠同底彩色一寸照片3张(不限底色),并做好体能测评相应准备;
3.体能测评项目及合格标准如下(体测项目3项必须全部参加,其中2项及以上达标即为合格):
性别 测评项目 可测次数 合格标准

50米 1 9"2以内(含9"2)
引体向上 1 1分钟内完成9次以上(含9次)
立定跳远 3 2.05以上(含2.05米)

50米 1 10"4以内(含10"4)
仰卧起坐 1 1分钟内完成25次以上(含25次)
立定跳远 3 1.5米以上(含1.5米)
 
4.面试主要从报考动机、言语表达、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辨识考生是否适合接受公安院校教育和从事公安工作;
5.考生报名费75元/人;
6.测试时间若有变化,以官网(http://www.cqpc.edu.cn/html/zsjy/)通知为准。
(二)政治考察
考生的政治考察工作,由考生的户籍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公安(分)局负责。
  1. 面试、体检、体能测评和政治考察如上级主管部门有新规定,则按照新规定执行。
    建议考生可购买测试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八、志愿及录取
    凡报考学校的考生,必须参加2020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在高考志愿表的本科提前批志愿栏内填写“重庆警察学院”及报考专业。外语不限考生所学语种,但入学后学校公共外语教学只开设英语课程。
    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考生面试、体检、体能测评和政治考察均合格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的投档成绩为依据,按照男女生比例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学校认可国家及重庆市规定的考生照顾政策。在投档分相同的情况下,依次比较综合、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学校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录取标准执行本科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学校充分尊重考生志愿,对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优先录取。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依次录取其它志愿考生。未被学校录取者,不影响其他本科院校录取。
    新生入学1个月内,学校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档案审核、政治复审和体检复查工作,审核、复审、复查合格的,予以注册学籍;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
    九、收费标准
    学费:治安学、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5625元/学年,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4625元/学年。
    住宿费:1200元/学年(4人间),书本费等代收费据实收取。
    上述各类收费,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变更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十、学习要求及资助政策
    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警务化管理,着制式警服。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庆警察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按照《重庆警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的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学校建立了“奖、助、贷、补、勤、偿、免”结合的学生奖助体系,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十一、校址及联系方式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景铮路666号 邮编:401331
一.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如下:
专业 志愿批次 学制 计划
人数
科类 招生计划数
合计
治安学 本科提前批 4年 110 文史 55 50 5
理工 55 49 6
侦查学 本科提前批 4年 89 文史 35 31 4
理工 54 49 5
经济犯罪侦查 本科提前批 4年 34 文史 13 12 1
理工 21 19 2
警务指挥与战术 本科提前批 4年 35 文史 14 13 1
理工 21 19 2
刑事科学技术 本科提前批 4年 60 理工 60 54 6
交通管理工程 本科提前批 4年 35 理工 35 32 3
网络安全与执法 本科提前批 4年 35 理工 35 31 4

二.收费标准:

学费:治安学、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5625元/学年,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4625元/学年。

住宿费:1200元/学年(4人间),书本费等代收费据实收取。

在线报名
姓名:
性别:
电话:
QQ:
微信:
学历:
专业:
地址:
 
职业学校 专业索引 就业前景 在线咨询 在线QQ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