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层次:本科
微信:18983078114
院校地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南山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教路1号). 400065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府大道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400067
- 学校介绍
- 招生简章
- 专业&学费
- 在线报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合并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改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获批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实施的 “‘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 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 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现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600.31万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各类实验实训室94个,截至2019年底,纸质图书115.09万册,数字图书277.71万册,有83.4TB在线图书资料和专题数据库资源。
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重庆教育、信息、商贸、文化、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现有34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三大领域,构建“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专业集群,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已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点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重庆市本科特色专业6个。
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范与非师范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一二三课堂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2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115项,其中国家级476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高于重庆市高校平均水平。
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建以来,学校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6.22%;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6.95%;双师型教师占比23.03%。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
坚持科研兴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依托自身办学资源禀赋及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聚焦“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个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建设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及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和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市发改委和科委等研究开发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66项;公开出版专著、编著、译著8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9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3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重庆市发展研究奖3项。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5个。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育人局面深度拓展。以推进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国际学院与美国、英国、西班牙开展合作办学并与60多所国际和港台地区教育机构及院校开展了交流合作;与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签订合作协议393个。
6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学校形成“锲而不舍 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 创新求真”的校风品格,培育出“正德厚生·博学善教”“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优良教风和学风。面向新时代,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四个扎实”和“三个作用”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将学校建成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2020年招生章程
为规范招生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章程》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条 学校全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全日制普通本科。
第二条 批准成立时间和批准单位:学校始建于1954年,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第三条 办学条件:占地面积4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48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15.09万册,数字图书277.71万册,有83.4TB在线图书资料和专题数据库资源。现有专任教师62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6.22%;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6.95%;双师型教师占比23.0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600.31万元。学校拥有宽敞的教室、标准的运动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第四条 办学地址:
(一)学府大道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邮政编码:400067。
(二)南山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教路1号,邮政编码:400065。
(三)各专业就读地点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公布招生计划中的说明为准。
第二章 招生计划
第五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统筹考虑招生省份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2020年学校面向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3850名。
学校将经教育部备案的招生来源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
第六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校预留不超过总计划1%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的问题。
第七条 我校现有三类专业实施大类招生。一是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翻译和商务英语2个专业;二是旅游管理类,包含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专业;三是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2个专业。
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在学生入学一年后,按专业大类分流方案进行专业分流。
第八条 重庆本科提前批小学教育专业(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按重庆市“两免一补”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相关政策,在校期间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的优惠政策。考生在本科提前批次按定向就业区县填报志愿。2020年招生计划445名,定向就业区县为黔江区、涪陵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荣昌区、开州区、忠县、奉节县、巫溪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第三章 报考要求
第九条 各专业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第十条 英语、外国语言文学类、商务经济学(中英高水平项目)、物流管理(中英高水平项目)、旅游管理类(中英高水平项目)等专业的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其余专业外语语种不限。新生入学后,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外语课程为西班牙语,其余专业的外语课程为英语。
第十一条 商务经济学(中英高水平项目)、物流管理(中英高水平项目)、旅游管理类(中英高水平项目)等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小学教育(全科教师英文专长)、英语、外国语言文学类等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要求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
第十二条 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的规定。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部分专业有特殊要求:
(一)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还应参照相关省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如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相关要求,建议慎重考虑是否报考师范专业。进校后,如果因自身身体原因无法考取教师资格证,由考生自行负责。
(二)从就业需求出发,五官、四肢、体形等有严重残疾和生活自理困难的考生请谨慎选择报考旅游管理类、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旅游管理类(中英高水平项目)、师范类等专业。
(三)从就业需求出发,建议体育教育专业男生身高不低于168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厘米,双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8。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在遵循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招生政策基础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文化、专业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在录取过程中按如下规定实施:
(一)我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考生加分、降分政策和出档规定;调档比例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执行。
(二)实施“顺序志愿”的,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再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进档考生;实施“平行志愿”的,按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进档考生按以下原则确定录取专业:
(一)优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并参考相关报考要求择优录取。
(二)其它专业志愿视为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原则确定录取专业,分数相同时,专业志愿优先。
(三)专业计划录取不满额时,在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中择优录取;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如所填专业均已录取满额,作退档处理。
(四)对总分、专业志愿相同的考生,综合考虑其相关科目成绩及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创造、文体比赛获奖等因素确定专业;对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考生的考试和评价结果安排专业。
第十五条 美术、体育类专业录取规则:
(一)专业、文化成绩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美术、体育类相关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专业成绩认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美术、体育类相关专业统考成绩。
(三)实施“平行志愿”的,按投档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四)实行“顺序志愿”的:
1.美术类专业按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
2.体育类专业按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第五章 奖、贷、助学金
第十六条 奖贷助学金及贫困生资助:
(一)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一等4300元/人·年,二等3300元/人·年,三等2300元/人·年。
(二)综合奖学金:一等1000元/人·期;二等500元/人·期;三等100元/人·期。
(三)学校制定有大学生卓越成长奖励资助计划,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设有校长荣誉奖、新生奖学金、考研奖学金、赴国(境)外交流学习资助、辅修专业奖学金、专业技能竞赛奖、科研立项奖、发表论文奖、出版专著奖、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奖、创新创业竞赛奖、创业孵化项目资助、自主创业资助、志愿服务西部偏远地区就业奖、志愿服务基层奖、应征入伍义务服兵役奖、文艺比赛奖、体育竞赛奖、其他比赛奖,最高奖励资助金额为20000元/人。
(四)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种困难补助。当年入学的新生,可在已经开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属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五)学校还设有大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第六章 新生入学
第十七条 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价格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具体收费标准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招生计划时一并公布。如有变动,以重庆市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复为准。
第十八条 学校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合作举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国内学费标准28000元/年。
第十九条 学校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立项、重庆市教委批准的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院校。学校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举办商务经济学、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类中英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学校另收取培训费10000元/年,考生自愿选择报考。
第二十条 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商务经济学(中英高水平项目)、物流管理(中英高水平项目)、旅游管理类(中英高水平项目)等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前往合作学校学习期间的收费按合作学校标准执行,不再缴纳国内费用。未出国学习学生的收费则按国内标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 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二条 按照教育部规定,新生应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将进行复查,对于在高考报名、考试、体检等环节中以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新生,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对冒名顶替入学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科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及学分要求,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达到合作学校授位要求的,还可以获得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授予的本科学士学位。
中英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项目的学生,达到合作学校授位要求的,还可获得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授予的本科学士学位。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学校招生监督和投诉电话:023-61638718(工作时间内,仅限投诉举报)。
第二十五条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王老师:18983078114
专业介绍
院系名称: